当前视讯!从“清欠”走向“根治” 江西探索创建“无农民工欠薪省份”

新华网   2023-05-08 16:24:18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堪称社会治理顽疾,不少劳动监察部门常年被“排雷式、救火式”清欠“牵”着走。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加大“治欠”力度,不少省市更是在相应的工作方案中,将施策目标从“清理欠薪”改为“根治欠薪”。

如何从“清欠”走向“根治”?2022年4月,作为农民工大省的江西展开“赣鄱无农民工欠薪项目”试点工作,南昌新建区、九江共青城市、宜春丰城市、上饶铅山县、抚州东乡区等地围绕“钱从哪来、谁来监管、如何长效”等问题,在源头治理、多方联动、数据监管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扭转“治欠”工作被动局面,构建“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相关资料图)

“治理欠薪的重心在于预防欠薪”

“过去,常有农民工堵在办公室,不拿到工资不走,一呆就是一个通宵。”南昌市新建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党支部书记邓振诗说,临近过年那两个月,常忙得“不着家”。

“这两年也忙,但忙的事情不一样了。”邓振诗说,每到年底,他和同事们就奔忙于住建、交通等部门,了解来年的重点工程,在项目动工前主动介入,想方设法排解欠薪隐患、“治未病”。

“治理欠薪的重心在于预防欠薪,关键是关口前移。”邓振诗说起从事劳动监察工作十余年的经验,“一看企业有没有欠薪历史等不良记录,审核项目资质;二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预存情况;三看政府类项目是否有财政出资文件。”

对欠薪隐患做到早预防、早介入、早化解,新建区在点对点的整治措施中逐渐酝酿出长效治理机制。“我们总结为‘四个一’——一个月开一次调度会、一星期进行一次排查、一张图扫码试点项目、一清单明确监管责任。”新建区人社局副局长傅晓峰介绍。

按照“贯穿全年、按月清欠、每季清零”的思路,新建区劳动监察部门建立“行政村(社区)排查、乡镇(街道)巡查、区级督查”三级联动网格管理,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紧盯实名制管理信息采集、人工费用分账拨付、农民工离场结算等环节,定人定责,盯住不放,在“最先一公里”防堵欠薪漏洞。2022年,新建区17个试点项目实现零投诉、零拖欠。

调研中,不少劳动监察一线工作人员表示,当前社会普遍对欠薪问题“零容忍”,恶意欠薪情况越来越少。“出现欠薪,大多是因为项目资金本身出了问题。”

如何扎紧资金的“口袋”?共青城市、铅山县、丰城市等试点县区进行了探索。

例如,共青城市探索建立人工费拨付流程监察机制、人工费预算预拨机制等五项机制。“施工总承包每月10日前将上月工程量及人工费上报给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向财政出资单位申请上月工程量的20%作为人工费,15日拨入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20日前发放到位。”共青城市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袁茂林说。

而铅山县则要求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00%存储。铅山县劳动监察局局长刘晖介绍:“我们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在开工前建设资金必须到位,并由财政部门出具资金到位证明后方能开工。”

如何在确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到位的同时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丰城市探索推出商业保险机制。“企业开工前可通过保单、保函抵缴工资保证金。”丰城市劳动监察局局长李伟介绍,2022年,通过商业保险履约保函模式,丰城市共为辖区内企业盘活资产16400余万元。

“关键是让制度长出牙齿”

从2016年颁布《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到2019年成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再到2020年颁布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政策不断发力,治理农民工欠薪顽疾的基础日渐牢固。

但多位受访人士反映,相关制度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尤其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审计、履约担保等方面,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乏力等问题。

根治欠薪,关键要让制度长出“牙齿”。“只要牵涉项目拨款,政府会议纪要上必有一句‘先报人社部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不良影响的国有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可以一票否决。”丰城市人社局局长蔡林说。

然而,执法乏力始终困扰着劳动监察部门。有受访人士表示,一些处罚、处理决定往往要依赖公安、法院来执行,“这些流程都需要时间。但讨薪的农民工急啊,一刻也不愿意多等。”

在丰城市人社局,除案件接待室、调查室、调解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办公室——应急处置办公室,李伟说,每年春节前或有重点欠薪案件时,人社、住建、法院、检察等部门会在这里“联合坐班”。

2022年,丰城市成立赣鄱无农民工欠薪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班,将全市所有政府和国企工程项目纳入监督范围,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适时采取“联合坐班”形式,集中解决各类劳资纠纷。

“各部门权责很清,不属于我们受理范围的,法院可以直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或引导诉讼,检察院负责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起诉监督。”李伟说,过去老百姓总觉得政府部门间“踢皮球”“扯皮”,通过“联合坐班”提供一站式服务,既能让百姓少跑路,又维护了政府公信力。

自“赣鄱无农民工欠薪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江西各地强化多部门联合调查和联合处置机制,畅通渠道快查快处,积极营造安“薪”氛围。

在共青城市务工的洪某青说,虽然没能拿到全部工资,但“这个年过得很安心”。

2022年底,共青城市劳动监察局接到洪某青等40名工人反映共青城贝隆服饰有限公司拖欠工资的投诉。经查,由于商家拖欠货款,导致该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从而造成欠薪事实。

“该公司仍在经营中,如果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使公司倒闭。这样一来,工人被拖欠的工资更难追回。”袁茂林介绍,在与该公司负责人沟通后,负责人与洪某青等40名工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约定分三次付清,如逾期未支付,投诉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我们将持续加强行政司法联动,严格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高压严打态势,提高依法治欠能力。”江西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局长侯宏玉说。

“干活有数据、用工有实据、讨薪有依据”

过去,农民工工资往往通过银行柜面发放或以现金、微信结算。“不管以哪种方式发放,劳动监察部门都无法进行实时监管,往往收到投诉后才发现项目存在欠薪问题。”丰城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刘灵明说,事后追欠不仅费时费力,且常常因证据不足等原因,清欠困难。

每天,东乡区人社局劳动监察仲裁维权中心主任黄龙到办公室的头一件事,就是打开欠薪联合预警指挥平台,看看有没有预警信息。“一旦出现欠薪隐患,平台立即触发预警,提醒我们快速处置。”黄龙说。

依照不同事项,东乡区欠薪联合预警指挥平台将预警信息由高到低分成三级,并明确相应处置原则。以最高级Ⅰ类红色预警为例,劳动监管部门收到预警信息后,即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督促施工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

去年8月,一则民生工程项目未支付上月工资的预警信息突然跃上平台,黄龙心头一紧。“这是去年全区最大的投资项目,现场施工的农民工有1100多人,出了岔子可不得了。”黄龙抓起电话便打给项目负责人,“好在虚惊一场,他们财务流程更新,承诺月底便足额发放。”

据了解,该平台相继补充完善了实名制管理、分账制监控和预警系统,同时将工资支付情况在政府部门和银行之间共享,达到农民工工资支付流程“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目标。

目前,丰城市、共青城市、铅山县等试点县区先后上线欠薪预警平台,平台聚焦数据统计、预警等功能,从源头上解决因资金来源无保障、劳务信息不对称、支付行为不规范等造成的劳资纠纷、工资拖欠等问题。

江西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杨志俊介绍,欠薪预警省级平台将实现省、市、县三级互通,与住建部门、施工、建设等单位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关系,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用工管理进行过程监测,“欠薪治理将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管转变,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

“赣鄱无农民工欠薪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江西纳入试点的76个政府和国企在建工程项目均未发生欠薪问题。下一步,试点范围将扩展至全省11个设区市的20个县(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覆盖全省120个县(区),创建“无欠薪省份”。(聂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