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么设计休假制度,都只能是取社会最大公约数,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讨论空间。
▲4月5日,人们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赏花图/新华社文 | 羽木五一假期临近,关于假期安排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4月17日,“能不能接受五一放一天不调休”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到底要不要取消假期调休,这是个年年讨论又年年重复的话题。
对支持者来说,像劳动节这样法定假期仅一天的节日,通过调休变为5天小长假,意味着可以获得一段较长而完整的休假时光,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回家探亲,都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它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了拼凑出这5天假期,前、后都要加班,不少人心生疲惫,甚至催生了“放假一时爽,节前节后累断肠”的吐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也正是反对调休的主要理由之一其实,公共假期安排作为一个事关社会运作节奏的大事,必然是综合权衡考虑的结果,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完美安排可以说,任何方案,基于不同立场和需求,都可能会引发不同的看法承认这个现实,是讨论的前提。
所以,到底是调休,还是严格固守法定假期安排,可能需要一些更细化、理性的讨论,而不仅仅是主观情绪上的好恶比如,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无论是靠调休拼凑出“黄金周”,还是近些年在一些地方已有试点的每周2.5天休假制度,其一个重要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旅游消费。
而正如这些年一直被讨论的,“黄金周”虽然增加了长途旅行等方面的消费,但社会集中出游所带来的“人从众”弊端,如堵车、消费体验打折扣等,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社会成本据此,到底哪种休假模式更利于经济、社会收益的最大化,或可以有更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此外,调休对于企业的影响,到底是正向的更多,还是不利方面更多,恐怕也有探讨的空间包括“节后综合征”,或也弱化了休假所本该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作用也有声音指出,可以将法定假期之外的休假选择权交给企业和个人。
比如,同样是5天假期,是不是可以让员工个人自由安排?这些方案对企业和个人来讲,到底利弊如何,其实可以进一步打捞社会意见同样是调休,不同的假期,大家的看法可能也不一样如春节法定假期仅3天,如果不调休为7天,就意味着不少人春节团圆的刚需将无法实现。
这个时候,大家对调休的接受度可能会更高当然,也有人大代表建议,将春节法定假期由3天调整为5天,这样在尽量少调休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假期延长,似乎是一举多得但这涉及法定假期的调整,背后可能需要更多权衡取消调休的话题近几年显得格外“热闹”,背后折射的还是社会对于休假需求的一种变迁。
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或许更在意休假质量,需要一种更舒缓、从容的休假环境,而对集中出游表现出更多不适另外,带薪休假得到更多落实,一部分人对调休拼凑长假的需求可能未必有以往那么强烈了这种国民休假心态的变化,在设计休假方案时,需要予以考虑。
但也必须承认,无论怎么设计休假制度,都只能是取社会最大公约数,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讨论空间而社会对于一项政策表现出不同的声音,这其实是正常的包括现在要求取消调休的声音看似很大,但这里面不排除与一些支持的声音更倾向于“沉默”有关。
当然,舆论关于休假安排的讨论和建议,作为一种社会心声,还是应该被决策者所看见,并作为继续优化假期安排的一种参考而在不断接收反馈中完善,本身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基本要求还要看到,尽量减少调休带来的弊端,又未必仅仅是取消调休这么简单。
它的背后还涉及法定假期是否有必要继续增加,带薪休假能否得到更多推广和落实,以及日常休假权利的保障等因为这些因素,也关系到大家对调休的观感和接受程度撰稿 / 羽木(媒体人)编辑 / 迟道华校对 / 翟永军
mp-common-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