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走向秩序,回归价值_全球热消息

财经早餐   2023-04-05 08:12:37

早科技音频:进度条00:00 05:13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在最近几篇文章中,三林接连在「早科技」专栏介绍了加密领域及数字资产的发展情况,但对加密货币本身,并没有进行太多阐述。

事实上,自新年过后,最近三个月,加密货币行业整体一直处于回流状态,一路上涨。


(资料图)

很多人不免有疑问,这轮上涨是否意味着加密行业正在回暖?

如果从既往经验来看,很难有定论。过去很多时候,加密货币的走势都与经济环境呈负相关。这并不难理解,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一些投资者会将加密货币当成是诸多机遇或者说避险手段的一种。

所以,现在这个时刻,我们很难说加密行业就到了好时候。加密货币发展到现在,仍然没能摆脱其固有缺陷。

图片来源:Google

加密货币的“固有缺陷”

在之前的文章《加密世界,离“新”赴“港”? 》,三林介绍了加密货币的市场转向:加密货币从业者正在将目光从新加坡转向香港。

叠加如今加密货币的回流,很多人在想这是不是新的机会。

三林以为,加密货币兜兜转转,却很少有人关注加密货币真正的价值,不能看到加密货币的真正价值,就很难让人用投机以外的视野来看待这个行业。加密货币的多轮热潮,像极了欧洲上个世纪的郁金香泡沫,没人在意郁金香存在的价值,只看到其投机的机会。

关于加密货币的争论很多,不少人持全面否定态度,而否定者大多也是因为加密货币没能摆脱固有缺陷。对于这些人来说,加密货币从来不是机会,而是陷阱。

那么,为什么加密货币迟迟不能显露真正的价值?这其中固然有监管和法律法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生来就很难定性”。

加密货币虽然带有“货币”二字,但其所属权难以界定,即便具备流通属性,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因为加密货币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在主权国家界限难以逾越的社会,能够全球流通的加密货币,很难跨过 那条界限来取代国家主权货币。

加密货币之所以受 到一些技术狂人的支持,多半是出于对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的向往。

只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加密货币很难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至少现阶段不能。

加密货币本身虽然安全性足够高,且依赖于区块链技术,有去中心化的特质。但加密货币自身并不单独存在,它依靠交易所进行流通,参与各种金融服务以凸显其存在价值。而加密货币交易所跟传统交易所这种金融机构相比,并没有能摆脱中心化的特质。

三林在之前的《2.5亿美元保释金背后:“世纪金融骗局” 》一文中,曾经详细解释过加密货币交易所和传统交易所的巨大差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阅读了解。

总体而言,这些交易所模仿传统的证券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所,提供各种传统金融机构会提供的服务,俨然一个中心机构。但与此同时,相比传统交易所,加密货币交易所并不安全,缺乏相应监管和信用背书,自身存在巨大风险。

所以,跟交易所强绑定的加密货币,很难在现阶段真正实现其去中心化的功能,这是加密货币的固有缺陷。再加上交易所不够安全,让交易货币“只能”流连在灰色地带被人诟病。

不仅如此,加密货币现在流通价值,也就是加密货币的估值也极不稳定,这也决定了它很难成为极具投资价值的资产。

对于具备投资价值的资产来说,市场参与者的共识体系和价值评估体系十分重要,但现阶段的市场,很难对加密货币设计这样一套评估体系。但暴涨暴跌的市场波动,也让加密货币很难摆脱投机属性。

发展还是要发展

总体而言,加密货币问题多多,是不是机会还有待商榷。但笔者以为,现阶段的发展不代表以后, 诸多缺点并不意味着加密货币的存在是多余,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加密货币的价值。

就比如元宇宙,在之前的文章中,三林提到了加密货币对于元宇宙的价值,虽然现在元宇宙的热火已经逐渐消退,但并不意味着它未来没有想象空间。

正如我们上一篇文章所介绍的,加密货币本身属于数字资产,可以投资买卖,且安全性高。

并且现在监管机构已然在出手。美国和新加坡对于加密货币正在加强监管。 美国开始切断获取加密货币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同时也剑指为加密货币提供服务的银行,严厉审查兜售数字资产的那些业务和银行。

强监管之下。也将引导行业更加正向发展。

有人将目光瞄准了香港,理由是原来因为中国内地监管和疫情而离开的加密货币机构,正在往香港回流。但如果仔细解读香港发布的相关文件,也能发现,香港固然想成为数字资产乃至加密领域的中心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纵容”。

发展还是要发展的,但怎么“转型”,大家还在摸索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延伸阅读】